南京是座讲究风水的城市,从秦始皇破坏南京的王气开始,历代南方的政权,都对南京垂爱有加,除了遵循经济效益大于政治考量宋,在北方选择了开封而不是洛阳,在南方选择了杭州而不是南京。于是出现了很多对南京城墙的风水解读,初读感慨于精巧的设计,再读仔细思考后,发现这未免有些牵强,属于我们的过度解读。
一、南京城墙像是朱元璋个人的脸?
有一种说法是南京城墙围合的轮廓像是朱元璋的侧脸,甚至提出最早南京明城墙就是按照朱元璋的侧脸建造的。还煞有介事地画出了图与朱元璋的侧脸进行比较,如下图:
看似有三分像,其实这只是绘图上故意在细节上做了曲解,如下官方的城墙轮廓图是不是就没那么像了。
而且朱元璋时代,他废除丞相使君主专制走向了高峰,以朱元璋的权威,怎么可能让城墙按照自己的侧脸进行修建,而且还是他自己尽力修饰遮掩的“鞋拔子脸”。如果朱元璋知道,恐怕就不是明初四大案了,就会变成明初五大案,再杀几万人,造成人间惨祸,是极有可能的。
二、明城墙南斗六星与北斗七星的玄机?
目前比较流行的还有按照如下图把南京城墙轮廓将城墙从东南的通济门与西北的钟阜门、仪凤门之间取点,用直线一分为二,则城墙和城门刚好组成了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的形状。东半部是南斗六星的形状,西半部是北斗七星的形状。
还欢呼雀跃地说什么最新发现,如果真是这样,朱元璋时候的人应该更清楚,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明史》等史籍没有记载,以后的史籍也没有记载,只等我们今天发现了。更有甚者说明城墙原有的十三座城门并不是随便开的,位置正在13颗斗星的节点上。
那么通过以上三图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从神策门到金川门再到钟阜门和北斗星的勺柄末端明显不符。如果真要相符,从神策门开始城墙应该向西北方向才是,可是城墙却走向了东北。而从定淮门道仪凤门和南斗六星的勺柄末端走向也不相符。
至于原有的十三座城门并不是随便开的,位置正在13颗斗星的节点上,更站不住脚了,我们很容易发现,除了北斗星的勺端通济门、正阳门、朝阳门、太平门站位比较准确外,其他都或多或少有偏差,尤其是南斗星城门站位偏差很大。
其实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虽然确实与前朝的方正对称格局不同,但是也是依照南京的地理形势,依山而建,以水为河,融山水城林为“墙”所用,从下图现在的南京地图就可以看出来!至于所谓的南斗六星与北斗七星则刚好有少部分巧合而已,完全不必过度解读。
而真正应该被深度解读的是南京城墙的城砖。
三、南京城砖铭文的秘密!
南京明城墙动用全国1部、3卫、5省、28府,152州县共28万人,约3.5亿块城砖,用时达27年,终完成。而绝大多数城砖产自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5省。
最大的城砖产地是江西,共有十几个府、六十余个县参与了烧造,而且城砖烧造质量优良,铭文清晰。那么南京城砖为什么每一块都也有铭文呢?道理很简单,就是方便追溯责任人,这样就确保了城砖的质量,也就确保了南京城墙的坚固程度,这也是南京城墙风雨600余年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砖上的铭文绝大多数都是楷书,也有行书、草书,至今仅发现一块篆书,尚未发现隶书字体。
而最恐怖的是在一块砖上发现了从提调官、司吏到窑匠、造转民夫等11级造转责任人,这就意味着如果这块砖出问题,那么这11级造转人就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有的可能还会被杀。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朱元璋的君主专制达到了疯狂的地步。怪不得大臣上朝都两股打颤,生死未卜,能平安回家则喜极而泣!
更有意思的是还发现了一块错版砖,按照当时的造砖要求,两侧应该分别印上督造官员和造砖工匠的“实名信息”,而这块“错版砖”两侧铭文印的都是造砖工匠的信息,幸好当时没有被发现,如果被发现,这两人罪责就难逃了!
所以了解南京城墙,大可不必牵强附会地去解读它的风水,而应该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它的历史价值以及城砖铭文的艺术价值。
原创不易,还请不吝点赞或关注管窥中国,以一管窥中国,文化繁盛如斯,固不可全状,然可林中见石,亦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