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的典故家喻户晓,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明知道送死,荆轲还心甘情愿赴秦行刺。大家可能不知道,除了荆轲之外,一个叫聂政的年轻人受严仲子之托,刺杀韩国国相侠累,也毅然踏上了同样的道路。
如果说这两位侠士赴死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聂政死后,其姐姐的反应更是更人惊愕。当时聂政行刺成功,又斩杀几十人,但无法突围逃生。为保护姐姐不受牵连,聂政临死之前用剑划破面皮,自挖双目,以免有人认出他来。
可以说,聂政这一招很好使。韩列侯下令,把聂政的尸体放在韩国都城的闹市之中,悬赏千金征集线索。然而,一连多日过去,没有一个人能认出来死者是谁。聂政成功保护了姐姐,若泉下有知,应当十分欣慰了。但是,聂政远在齐国的姐姐听说这个消息后,当即启程奔赴韩国为弟弟收尸。
聂政姐姐舍命认尸,震惊朝野的神仙操作
当她看到弟弟陈尸街头的时候,不由得大放悲声:“是轵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划重点,轵深井里人是报地名,轵县(古地名)深井里(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人;所谓聂政者是报人名,聂政的姐姐这是明确告诉大家,死者叫什么,家住哪里!而且她抚尸大哭,自称为有这样的弟弟而骄傲,而自豪,全世界的星光倒映在大海里,都比不上他弟弟眼眸里的光辉。
这无异于自投罗网啊,朋友们!弟弟又划又砍,都把自己弄成那样了,就怕有人认出来,姐姐咋这么想不开呢?就连韩国的老百姓都不忍心了,好心提醒她:“你弟弟是杀人犯,官府正愁找不到线索呢!你不在家好好呆着,跑到这来大哭,难道不要命了吗?”
聂政的姐姐回答说:“我弟弟受严仲子赏识,以前母亲在世,我还未嫁,弟弟顾全我们才沦落市井,杀猪卖肉为生。如今母亲已经去世,弟弟才放心去做这件大事。我知道,他自毁面目就是怕人认出自己,从而牵连到我。我弟弟英勇无比,浩气壮烈,他的品行功绩一点也不比孟贲、夏育、成荆这些人差,难道我能因为贪生怕死,只为保全自己的性命,就让他的英名埋没了吗?”
“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出自《史记·聂政姊》
当时围观的老百姓听到这番话,都深感震动,这对姐弟实在太令人敬佩了!据不同版本记载,有的说聂政的姐姐当场自杀,有的说悲恸过度而亡。不管哪个说法,都证明姐姐的确死在聂政面前。这件事传开以后,三晋、楚、齐、卫等国的人都暗暗惊奇,敬佩不已。
聂政姐弟的行为,源自战国时的侠义精神
为什么荆轲和聂政能做出甘心赴死的选择?聂政的姐姐不惜送命也要为弟弟验明正身,又是什么动力促使她这么做?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普遍价值观有很大关系。
纵观五千年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绝对是一个空前绝后的神奇时代,一言不合就开战。据史书记载,这一时期共有36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所杀,52个诸侯国被灭,大小战事多达480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450余次。
可以说,当时诸王不管实力大小,但凡有些兵马的,就有称霸天下的远大理想。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招贤纳士,蓄养大量门客侠士,迅速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时,侠义文化占领了不同阶层人士的心智,“士为知己者死”是大家普遍的价值观。
要知道,那个时代没有网络,如果没有门路,想要逆袭做出一番事业,可能性几乎为零。大量出身草根的能人异士得到了认可,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实现自己的价值。不管是为了成名,还是为了家国,一战而死,千古流芳,都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聂政为了照顾母亲,一开始拒绝严仲子的请求,混迹市井卖肉多年。母亲去世守孝一满,他立刻去找严仲子,以报严仲子的赏识之恩,足以说明他内心从未放弃过“士为知己者”的想法。而聂政的姐姐也深受当时的风气影响,见弟弟为了她情愿泯没自己,这才以命为他扬名。
事实证明,聂政姐姐此举,的确成就了自己的弟弟。《资治通鉴》是一部浩瀚巨著,从东周到唐末,跨越了整整几个朝代。多少朝堂大事,在《资治通鉴》里尚且一笔带过,而聂政,司马光先生足足给了他192字的篇幅。历史的车辆滚滚向前,多少人和事湮灭消散,战国侠义精神促生的一个个故事却保存了下来,代代流传。
- 上一篇:“鸟鸣山更幽”真的是“风定花犹落”的最佳下联吗?
- 下一篇:年少不知愁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