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拈花微笑阿旃陀

拈花微笑阿旃陀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19 14:45:39
阅读:
拈花微笑阿旃陀

来源:苦瓜大师

“在马哈拉施特拉之东,山峦起伏,峭壁迭出。在深色的山崖上,开凿出修道院,濒临深谷……”——玄奘大师

拈花微笑阿旃陀

玄奘大师所记,大约在公元630年左右。他是第一个在书面上提及阿旃陀的外国人。然而,早在公元前两个世纪,铿锵之音就在撒哈丹山谷中回响。随着阿育王去世,孔雀帝国开始分裂,佛教逐渐失去了国教的地位,但是她并未消亡。阿旃陀的开凿期间,在印度北面的阿富汗,在巴米扬的峭壁上,艺术家们正在雕刻着三尊巨大的佛像。可惜因为现代野蛮人的愚蠢,巴米扬大佛已成绝响。

拈花微笑阿旃陀

晨昏昼夜,金石之声时断时续,惊走了鸟兽。大约每隔40年,铁锤、铁镐和铁錾就开凿出一座石窟。大概费时800年,几十座洞窟出没在高达500多米的峭壁上。阿旃陀最兴旺的时候,居住过200多僧人以及无数工匠。

玄奘大师到达此地时,虽然佛教香火依旧,可是因为埃洛拉石窟的建立,此地的修行者已日渐稀少。面前的第一窟建于公元5世纪末,从时间上推算,玄奘一定参拜过这里,或许还曾在此居住修行?

从奥兰加巴德到阿旃陀石窟,不过100多公里。路况不好,要走两个多小时。清晨动身向东北而行, 沿途皆为田野。绿油油的玉米打起新穗,金色的向日葵刚刚转过脸来,棉花如团雪牵挂枝头。当地产棉,大货车、小崩崩车和牛车满载着棉花包,白花花的,一路飘着。巨大的榕树,树干上刷着红白漆,枝藤上也多少挂着些棉花。在福建,我也常见这样的榕树,却没见过棉花地。和司机谈起高原的天气,他说:“3月至6月非常热,大汗淋漓。”一面说,一面做着手势——从额头抓下一把汗,再甩下去。印度人喜欢做手势,手势大多非常生动。“等到了7月,季风来了,这里就全绿了。11到12月非常冷,非常的冷!”12月非常的冷?只穿着一件衬衣,我们已经在冒汗了。

翻山过谷,进入撒哈丹山地。下车时已近中午。不知怎么,我甚至怀疑走错了地方,周围的景色乏善可陈,也无古迹胜地的热闹,在中国,那种热闹是逃不掉的。

石路出没盘曲,再抬头时,突然看见石阶之上,几步之遥的洞窟,那一定是第1窟。此地洞窟以地理位置为序,而非就发现的早迟编号。转头再看,从东向西,沿着峡谷,洞窟呈半月形展开,粗粗一数,大致30座。

骄阳之下,石窟拱门圆窗,高大辉煌。石阶之间,脚音沓杂。庙堂之前,沙丽飘动。然而,对面的石壁却在背阴之中,犹如薄暮时分。蜃气幻变,一线白溪自天而下。洞窟幽深,谁在那里沉思冥想?明暗之间,彼岸此岸,今生昨世,隔着一道峡谷。

1819年,受一只巨大的老虎袭击而陷困境的军官约翰·史密斯逃到深山密林中。这位英国驻军指挥官是应海得拉巴藩王国尼扎姆藩王的邀请参加打猎的。当时,阿旃陀属该藩王国所辖。躲在瓦格拉河谷中的精疲力竭的史密斯环顾四周,准备开枪射击时,他的视线被枝叶遮盖的岩壁的奇异形状所吸引,走近一看,这是在岩石上雕刻的有精美装饰的马蹄形窗户。当天,史密斯虽然一只老虎也没打死,但却发现了阿旃陀的30座佛教石窟。这些石窟沿瓦格拉河的流向,呈圆弧形排列在长550米、高76米的断崖上。石窟群已经很久没有人迹,一排排柱子支撑着的圆形顶部,已成为密集的蝙蝠巢。为了证明到过此地,约翰史密斯在第10窟的石柱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我的印度朋友看到这个签名,笑道:“这是大不列颠野蛮人在阿旃陀最早的签名。”直到1821年,史密斯才将此事报告了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从此阿旃陀重返人间。

拈花微笑阿旃陀

大约在19世纪中期至后期,英国人开始复制阿旃陀壁画,并送往博物馆展出。非常怪异的是,最早的两批复制品都遭祝融之灾。画家罗伯特?吉尔因心血被焚而重返阿旃陀,但是他的痴情和努力并未感动上天。在离阿旃陀不远的布萨瓦,他病倒了,从此将自己永远留在印度。

壁画的复制公开,引起了大众的注意,也破坏了壁画。个别艺术家出于无知,居然将清漆涂在壁画上以增加亮度。1903年,当局决定用铁丝网封住主要洞窟。不过封洞之后,当局仍然特许荷瑞哈姆夫人带领的小组复制。虽然荷瑞哈姆夫人说,原作的技巧无人能比,但是她的作品和书籍仍然在西方引起了轰动。从这些复制品可以看出,100多年前,壁画构图相当完整,色泽十分艳丽。1983年,阿旃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壁画,第1窟每次只放入20人参观。脱去鞋,进入其中,洞窟里黑暗清凉,犹如一座精神孤岛,内外判若两个世界。

微黄的手电光柱在墙壁和窟顶漫游着,掠过一方方藻井,一幅幅壁画。鲜花、白象、玉鸟、金鹿,线条流畅,色彩和谐,极为精美,可我不愿停下仔细观赏,一心寻找着那幅掂花微笑图。我曾见过这幅壁画的复制品,在布达拉宫,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在其他的什么地方。

黑暗中,在一间密室门口,我终于看见了他!他偏向左侧,头部与身体呈三曲式,流畅、柔丽、优雅。他星眸低垂,眉似黛山,鼻骨细长挺直,智慧的灵光贯通而下。他的上嘴角微微翘起,下唇丰厚,似有似无地微笑着。他头戴一尖顶宝冠,精美绝伦。宝冠上,艺术家竟然画出闪亮的金色和半透明的蓝色。他的颈部、右手腕佩戴着淡蓝色珍珠,颗颗圆润,晶莹剔透。然而,最美丽的不是那些珠宝,而是他右手所持的一朵莲花,雪瓣金蕊,充满了生命的灵动。最明亮的也不是那些珠宝,而是他的面部,辉映四壁!

他的身旁和身后,拥满了戴宝冠的半裸女子,其中最美丽的一位也手持一朵莲花。天上,半人半鸟的神灵飘着,琴声动听诱人。棕榈树下,猴子忙个不停,尘世间总有些事令人分心。人物重叠,亦真亦幻,似无常又似有序。然而,在纷沓喧嚣的背景下,他淡定出世,洞察空性,犹如正在远离的星光。他的微笑似安穆似慈悲,也若星光般地神秘,令人心醉。

毕竟过去了1500年,这幅经典壁画已多处残破,而当年玄奘大师所见,她问世不过百年,必定更加光彩照人。玄奘大师出游西域,正是盛唐之时,而华夏几千年,无论世道盛衰,以主流价值作为唯一价值却鲜有改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这一位孤独的精神隔绝者以极强的心力,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阿旃陀。当玄奘大师站在这幅壁画之前,他必定感到了极大的喜悦。

借助手电,我观赏着壁画。在整面墙和窟顶,佛陀本生为主要画卷。石窟虽然黑暗,可是空间上却没有限制,于是艺术家脱离了画框,自由挥洒,甚至超越洞窟,连续以色彩叙述佛陀的本生。

拈花微笑阿旃陀

尘世的色彩总是比较丰富。床第之上,悉达多王子搂着爱妻曼坻。曼坻歪着头,神态娇媚,有人竟敢偷看王子王妃的亲爱之举。花伞之下,王子爱妃不知是沉醉于美酒还是陶醉于爱河,歪歪倒倒,醉眼朦胧。

当悉达多王子走出芒果树影,眉宇间流曳着智慧之光,年轻英俊、举止文雅。爱的涟漪在婆罗门女儿的心中泛起,爱的眼睛注视着他,盈盈如水,顾盼神飞。环绕着他的女人们,美若星月,令人遐想。可是他却骑着白马,走向森林,去做一个隐士。聪明博学的王子能让每个人快乐,却不能使自己快乐。为了追寻终极之乐,他不顾父母的挽留,摒弃尘世的牵挂,走向迷蒙的旷野,静虑、禅定、苦修。

洞窟里弱光弥漫,那些壁画家怎能在此作画?又如何画得这样丰沛多彩?一些考古学家说他们用油灯或反光镜,也有人说在地势较低的主厅中注满清水,以水光为灯。显然艺术家们不仅借助自然之光,心中还燃烧着忘我的宗教或审美激情。他们从未留下姓名,却将生命融入壁画。于是,他们的生命也就不朽。

拈花微笑阿旃陀

据专家考证,作画前,在粗糙的石壁上,画家先涂一层厚厚的搀杂牛粪、稻草和沙子的泥巴。抹平石壁之后,再覆以一层光滑细腻的白灰泥。在白石灰之上,画家先用朱砂红勾勒草图,然后以灰色或绿色涂出主要部分。待整幅壁画完成,他们用棕色或黑色的线条加以肯定。最后再以石块磨光。黑褐黄紫白绿和樱桃红色全部取自天然。人称波斯绿的蓝色来自天青石。印度不产天青石,所以特别珍贵。在后来的观赏中,我注意到只有那幅掂花微笑图使用了较多的蓝色。

为了对抗洞窟的黑暗,壁画上的人物几乎没有阴影。画家运用同样颜色,以细微的亮度差别勾画形状,非常技巧地被突出睫毛、鼻子、嘴唇和下颏。为了避开岩石的暗处,他们甚至不惜改变人体的比例。据说当时的艺术家不但精通画艺,还得熟悉舞蹈和音乐。

“你看,那只大象!”在装饰窟顶的小藻井中,一只大象冲上岸来,脚下轻风,踏散一地莲花。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大象总是面向着观画人。在佛陀的连续画卷中,艺术家穿插着锦绣花卉,活泼的动物, 线条鲜明大胆,构图典雅自然。其中一幅石刻的鹿图,四只鹿两立两卧,却只有一个头,既似回首又似前瞻。

那些花卉和动物以一种舞蹈的韵律,在流逝的时光中,飘然欲出。在无边的黑暗里,它们生机勃勃,毫不在意晨昏变幻。它们似乎保有自己隐秘的快乐,只有当微光掠过,我们才得以片刻分享。

在黑暗中,循着微光,我们也有隐秘的快乐,那是来自对美的寻觅。

拈花微笑阿旃陀

后来在第17窟门口,我看见了一个垂目飞天。虽然她的下半身已经残破,但精致的头冠、悬垂的首饰,优雅的面容,充分表现了当时的生活品味。这位来自天上暗色皮肤的舞者,曾作为80年代环球小姐选美的图标,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赏。

回家之后,我找出当年从敦煌带回的《敦煌石窟珍品》画册。翻遍画册,只找到一幅39窟西壁拱顶的飞天,总算差强人意。虽然这幅壁画保存了飞天飘逸的全身,但是她的头冠首饰却无法与那垂目飞天媲美,况且已是盛唐之作。

当玄奘离去之后,德干高原崛起了一个新的王朝,那是拉什特拉库塔人的王朝。大约公元750年,拉什特拉库塔人击败了称霸德干的遮卢迦人。在距离奥兰加巴德西北不到30公里的地方,在埃洛拉的佛教石窟之旁,他们凿出了最伟大的凯拉萨纳塔印度教神庙。此时佛教已经在她的诞生地衰落,印度教卷土重来。

撒哈丹山谷逐渐沉寂,鸟兽再返山林。树藤茂密,逐渐将阿旃陀石窟掩盖。虽然一些印度学者说,在莫卧儿王朝的手稿中发现了有关阿旃陀记载,但是此后1000多年,辉煌的壁画湮灭于时光之中。

拈花微笑阿旃陀

我们走入第10窟,这正是史密斯偶然发现的岩洞。洞门非常高大,为了采光,门上还开出半圆大窗。它大约开凿于公元前200年,是阿旃陀最早的石窟,也最早被发现,此种巧合挺有意思。

马蹄形窗装了百叶,光线穿过,巧妙而柔和地集中在萃堵波上,大约三十几座八角形的石柱对称地将大厅和走道分开。石柱上装饰着壁画,画着王子膜拜菩提树。在公元500年,这座洞窟被重新修整过。所以,壁画中出现了头上散发金光,站在莲花上的佛祖。

拈花微笑阿旃陀

在右面墙壁上,曾经有一幅库阿苏波哈达皇后杀害白象图。在喜马拉雅山中的湖畔,居住着一个国王。他有两个皇后和8万只大象,其中一只是白象,它的六颗象牙能够发出不同的光芒。一天,白象来到婆罗树林,为了让马哈苏波哈达皇后看见树上的花,它撞断树干,并为皇后衔来一大朵莲花。没想到,此举却惹来年轻皇后库阿苏波哈达的嫉恨,发誓要报仇。于是,皇后命猎人杀害白象。白象落入猎人的陷阱,并被毒箭射中。可是猎人却无法锯下象牙。白象问道,"为何取我的牙?"猎人回说皇后想要。于是白象拿过锯子,忍痛将象牙锯断。皇后欢欣地接过猎人呈上的象牙,突然感到罪孽深重,那匹白象是佛祖的化身,也是皇后前世心爱的丈夫。不久她就郁闷而亡。可惜这幅壁画只剩下残片。如果得以保留,人们可以和17窟同样题材的壁画做一对比,它们相隔大约700年。

拈花微笑阿旃陀

进入一座兼有毗坷罗和支提堂的石窟,首先就是大厅。大厅的中央为支提堂——一尊石佛或一座萃堵波。大厅的四周,凿出一间间深邃的石室,供僧人居住。窄小的石室内,对凿出两间石床,有些石床上,还凿出石枕。显然,开凿一座兼有修道院和礼拜堂的石窟难度很大。后来我们观看了还未完成的洞窟,半截石柱矗立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靠着简单的工具和双手,光是磨平石头地面,就不知要花费多少时光。

拈花微笑阿旃陀

除却建筑,在石窟的走廊、四壁和石柱上,艺术家们还刻出大量装饰性浮雕,给人以温暖富丽的感觉。那些雕刻在柱头,托承屋顶的人像颇为幽默:凡是单身汉,面部表情皆痛苦不堪;凡是一对男女则欢欣轻松。最引人注目的是26窟的卧佛,长达7米,几乎和整个大厅一样长。他合上双目,如在安睡。佛身之下的弟子信徒为其圆寂而悲伤,窟顶雕刻的天神们却因其超脱而欢欣。

拈花微笑阿旃陀

一群孩子在石阶上跳上蹦下,不远处是第19窟。艺术家凿出了外门廊、圆柱和马蹄形大窗。门廊和门窗两面的石壁上,浮雕石佛或打坐,或直立。比起中国石窟佛雕,阿旃陀的大佛面容丰满,较北魏的“秀骨清相”入世,又比隋唐的“质朴和蔼”脱俗。当然中国的佛雕更将扭胯的三曲式完全剔除。

拈花微笑阿旃陀

在第19窟前,众佛身姿手势虽大同小异,布局却十分巧妙,对称非对称地变幻着,令人目不暇接,甚至有一种过于辉煌的感觉。看着这些衣衫紧裹,身形线条毕露的佛身,令人想起亚历山大王那短暂却又悠远的印度之行。

书载,在征服波斯之后,亚历山大王挥师南下,经阿富汗直进印度。在杰赫拉姆河岸,亚历山大与同样英勇的波鲁斯王(Raja Poros) 最后决战。虽然波鲁斯王精兵五万,战象数百,仍大败而去。大战之后,马其顿的主帅依然雄心勃勃,意图渡过恒河,继续南进。但他的士兵却因长途征战、思念家乡而萌生归意,担忧士兵哗变的亚历山大王只得退回幼发拉底河畔。

当两个同样痴迷于美的民族相遇,尽管那次相遇是多么残酷,还是创造出辉煌之美,而如此辉煌居然长久地沉睡尘埃!真正世事无常,沧海桑田。

相关推荐

  • 拈花微笑阿旃陀

    拈花微笑,在深色的山崖上,开凿出修道院,濒临深谷…”——玄奘大师玄奘大师所记,大约在公元630年左右。当两个同样痴迷于美的民族相遇,尽管那次相遇是多么残酷,还是创造出辉煌之美,而如此辉煌居然长久地沉睡尘埃!

    佳句赏析
  • 世界三大石花洞之一云浮蟠龙洞

    蟠龙洞,蟠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云浮市城区内,蟠龙洞属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是地下水在大理岩的石缝中流动。洞分三层,上层天堂通天洞,下层龙泉地下河,中层九龙长廊,层层相连,曲折迷人。

    佳句赏析
  • 揭秘云浮蟠龙洞的“前世今生”

    蟠龙洞,现在的云浮市城区,最著名的风景区无疑是狮子山中的蟠龙洞。虽然它“问世”才33年,却后来居上,成为云浮众多溶洞中的“大哥大”,并曾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四方游客蜂拥而来。

    佳句赏析
  • 百姓身边事 领袖爱民

    祖爱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我国民生事业长足发展,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收入等方面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