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静读资治通鉴:田文论功服吴起

静读资治通鉴:田文论功服吴起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16 09:53:06
阅读:
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

译《鉴》

魏国设置国相,田文当选。

吴起对自己的落选感到不爽,私下找到田文说:“咱们比比功劳如何?”

田文说:“可以啊。”

吴起说:“统领三军,使士兵无惧战死沙场,使敌国不敢图谋我们,你比得上我吗?”

田文说:“这点,我不如将军。”

吴起说:“管理百官,爱护百姓,富国强国,你比得上我吗?”

田文说:“这点,我不如将军。”

吴起说:“镇守西河,使秦国不敢向东侵犯,使韩国、赵国顺服听命,你比得上我吗?”

田文说:“这点,我还是不如将军啊。”

吴起提高嗓门说:“这三方面,你都不如我,但地位却在我之上,这是什么道理?”

田文说:“现在,国君年幼,国家前途命运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朝廷大臣心思各异,民间老百心存疑虑,在这种关头时候,是把国相职责嘱托给你呢,还是嘱托给我呢?”

吴起沉默良久后说:“还是该嘱托给你啊!”

ps:“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也叫田文,但孟尝君是齐国贵族,和魏国国相田文不是同一人。

静读资治通鉴:田文论功服吴起

品《鉴》

1

吴起没被提拔为国相,便心情不好,以致跑去和田文理论,这一方面说明吴起是个“胜心”很强,且极其看重功名和权位之人,同时也体现出他作为将军的直率性情。

有人认为这件事说明吴起不够沉稳,甚至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这不一定恰当——吴起是著名“战神”,不沉稳的话是拿不下那些赫赫战绩的;至于说他政治上不成熟,难道非要笑里藏刀、私下使坏和暗地排挤才算成熟?“巧诈不如拙诚”,人与人之间,坦诚走心,常常胜过尔虞我诈,后者的远期副作用实在太大。

静读资治通鉴:田文论功服吴起

2

魏国选田文做国相,是有讲究的。

当时的魏国,国君年少,百官未归心,人民不信任,朝野都心存疑虑,在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下,老成持重、善于协调的田文是稳妥的国相人选。

而吴起虽然战功赫赫,且才能足以“统帅三军、治官安民、镇守边疆”,但他性格强势、德行有亏,让他辅佐少主,协理朝政,魏氏很难心安。

静读资治通鉴:田文论功服吴起

3

“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史记·吴起传

在《史记》中,司马迁引用了鲁国人的这段话介绍吴起的背景。从中可以看到:吴起出生于富有家庭,曾倾家荡产四处谋官而不得,因遭人耻笑,他曾杀了30多个人,逃跑前,他和母亲的诀别词是“不当大官,誓不回国”;后来,他为实现誓言,做出了“母死不奔丧”、“杀妻以求将”等残忍薄行之事。在强烈的权力欲望的驱使下,吴起辗转多国,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卿相”之位,但他最终结局却十分悲惨(吴起之死,我们将在后续聊及)。

晋升,是职场永恒的主题。职场中人,进取心是十分必要的,它能激励我们不断向上向前,成就一番事业;但如果过度贪求权位,甚至因此而不择手段,就很可能因才不配岗、德不配位而成为无根浮萍和众矢之的,难长久,难善终。

静读资治通鉴:田文论功服吴起

切己体察·对境炼心

功名面前,我们如何自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静读资治通鉴”,我们将一直专注于《资治通鉴》的学习,并在品读过程中旁通其它传统经典。

相关推荐

  • 静读资治通鉴:田文论功服吴起

    啮臂为盟,从中可以看到:吴起出生于富有家庭,曾倾家荡产四处谋官而不得,因遭人耻笑,他曾杀了30多个人,逃跑前,他和母亲的诀别词是“不当大官,誓不回国”;后来,他为实现誓言,做出了“母死不奔丧”、“杀妻以求将”等残忍薄行之事。

    佳句赏析
  • 淮阴侯韩信之死:功臣末路断头颅

    虎略龙韬,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诗词赏析
  • 进罢忠孝杀侠累-聂政

    聂政刺侠累,聂政年轻的时候就是个侠义之人,因为为民除害被仇家追杀,所以就带着老母亲和姐姐到齐国躲避祸患,做起了屠夫的行当。

    佳句赏析
  • 中华五千年演义(8):周公吐哺

    周公吐哺,中华五千年演义(8):周公吐哺

    美文欣赏
  • 周是怎么灭掉商的?周文王深谋远虑,周武王当机立断

    周武王,周文王姬昌像当商纣王用炮烙滥施酷刑的时候,三公不约而同进朝劝谏,由于九侯、鄂侯触怒了纣王被杀,这时,位于西部的周王在悄然兴起。当周在发展势力,争取人心,以图取代商朝时,纣却在加重压榨、盘剥人民,“淫乱不止”。西伯侯姬昌看到纣王已不可救药,没有进谏,免遭于难。

    美文欣赏
  • 北宋宰相王钦若为什么要伪造天书?宋真宗真的相信了吗?

    王钦若,王钦若是北宋时期大臣,在宋真宗一朝为相,后到宋仁宗时期,被高太后召回,再次为相。王钦若不是历史上受人敬仰的名相,他是一位争议极大,正负面混合的一位大臣。

    文章阅读
  • 生当人杰死亦鬼雄——聂政

    聂政刺侠累,今天继续讲刺客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上一篇的主角豫让死后四五十年的韩国,此时的中国已经正式进入了战国时期。

    佳句赏析
  • 《行路难》中的用典:兼济天下的士人情怀,何以成为千年情节?

    拟行路难鲍照,古典文学与“用典”用典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其概念主要指借用典故来表情达意。典故作为引用语料的特殊性在于被引入创作的现实语境的同时,它为源出语境所赋予的意义内核也一并引入,由此形成的古今语境的交融生成了用典修辞的丰富的意义含蕴。

    佳句赏析
  • 千秋绝唱《广陵散》的真意——聂政报恩刺韩相

    聂政刺侠累,公元前397年的一天,韩国国都的集市上,人们围着一具面容全毁、眼睛被挖的尸体议论纷纷。这个刺客刚刚闯入韩国国相侠累(人名)府邸,一人一剑,在侍卫都还完全没有反应过来时,就已经将国相侠累刺杀当场,随后又格杀了几十名冲上来围捕的侍卫。当刺客感到脱身无望后,重新举起剑划向了自己的脸庞。

    佳句赏析
  • 王无冠冕不堂皇

    王冕的资料,先秦时代强调以礼治国,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礼,而冠又位于人体之首,部位已决定了其地位。孔子学生之一的子路,就是因为在战斗中被人弄断了帽缨,他为了重新系好,被人砍死了。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