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拈花微笑:佛的寂静美学

拈花微笑:佛的寂静美学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16 00:34:05
阅读:

拈花微笑:佛的寂静美学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禅由是诞生,由是开花结果。人的诞生皆在哭声震天的不安中而来,禅却是在宁谧祥和、寂静优雅中默默地翩然降临世上。

假若当年世尊提出了关于佛法的问题去考众生而众生抢答的话,那大概是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而我们也无缘欣赏得着后来众多清寒幽静的禅画、禅诗、清寂的茶道……

拈花是因,微笑是果,这是一个何等美丽的因果关系!它的美正在于无声,在这扰攘喧闹的人间。无声,因而更能心领神会,更能以心传心,心心相印。无声,世界因而更广漠,也更包容。

拈花微笑的故事,在《无门关》里是这样记载的:

世尊昔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

一个伟大宗教的派别居然可以在静默之中诞生,没有语言文字的介入,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

有人或许会问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多少。释迦当时真的不发一言,只拈花示意,而迦叶便破颜微笑,心领神会,禅宗也就在此神秘主义情调的气氛中传开来了吗?其实当时在灵山会上,禅是否真的无声息地来到这世间是不必去寻根问底的,重要的只是这个故事中要透露的讯息而已。

那么它要透露一些什么讯息呢?就是故事中所说的“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实相无相点出了禅宗的空,微妙法门点出了禅宗的妙,教外别传点出了禅宗的新,不立文字点出了禅宗的无,很多人以为禅宗说空说无,乃一种消极的避世主义,于现实人生没有稗益,这当然只是一表面而不深入的看法。其实禅宗的妙处正在其空与无,正在禅宗的不仅仅从实处去把握和看待世界。

更要注意的一点是,禅宗的空与无从来都不是虚无主义的一无所有或万念俱灰,而是一种容纳和包容万有的空,故它是实而又是虚的,是有而又是无的,它也是非实非虚、非有非无的,这就是禅宗的“妙”,因为它永不落于任何一边。

人生很多烦恼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执于边见,形成种种的二元对立,不能消解与融和。世界上千古以来的种族歧视,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血流成河的宗教战争等均由人的偏执无明而起,死命执着自以为是的一边和“真理”,于是乃不得不将对立的另一边除之而后快了。之所以有这样悲剧性的后果,就是因为人的思想没有空间,因此也没有流动的活水,没有鲜活的甘泉,只是一潭腐臭窒息的死水。

能了解禅的空及以此空的智慧来处理世间的种种葛藤和烦恼,相信世界上的问题均会较易获得解决。能空才能有,若每人的思想、行为和胸襟均留有空间,人与人之间的相隔面也就更为开拓,人与物亦更能相应相感,无窒无碍,任运而流通。“空”实在是佛教一种观点和应对世界的至高微妙智慧。

拈花微笑:佛的寂静美学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景”。在禅宗里,空与静是常相提并论的。我们看众多的禅画和禅诗,便能了解此空静的意境。著名的禅画,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全幅画面留有大量的空间,只有一孤舟,舟上一旅者在垂钓,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深静意境不言而喻。禅诗中最佳的例子则莫如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虽不闻人语响,但人的深思和深情却一下子便从纸上跳跃出来,不必噜苏与呢喃。因为无言显得情更深,思更静,意更远。

禅说不立文字,不是要否定或排斥文字,因为禅不强调对立,而是希望能超越文字。语言文字不过是一工具和方便法门,指引我们迈向悟道之门。当我们能亲临那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之境时,我们还需读那些描写动人美景的文字吗?陆象山之敢说:“六经皆我注脚。”并非出于他的狂妄自大或目中无人,而是出于他的恍然大悟。当你能契入那绝对真理的究极时,一切言语都变得多余。我们常说“非笔墨所能形容”、“一切尽在不言中”、“妙不可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这个意思。

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也曾说:“当一种感情达到顶峰的时候,我们只有缄默,因为没有任何文字足以形容。”(《禅与日本文化》)他另外又说:“当我举起手时,其中便有禅。但是当我说我举起了手时,便没有禅了。”我们若要得着真理则必需亲身去体验,书本上对真理的描述不过是作为一参照及指引而已。这些描述亦不过是二手的经验,任何的真理都不会是一种廉价主义的贩卖,禅当然也无例外。

我们或许又会问,禅说不立文字,其实它这样说不是已经用了文字,落了言诠吗、其实这也正是禅的妙处和其精彩之处,它既不绝对依赖文字,也不绝对不依赖文字,一切随机应变。若语言文字能带领我们往真理之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重要的是,我们不要执着于语言文字而忘记了其背后的真理!其实禅宗从没有否定语言文字,它只希望我们明白到语言文字不是本而是末,只希望我们不要过分依赖或执着于它而已。

拈花微笑,不立文字除了因不执着而能空灵透脱之外,亦能呈现一种深静的美学情调。要空才能容纳万有,亦必需要静才能静中寓动。空与静才是宇宙的根源。禅在拈花微笑中诞生,正表现了这一根源的特色。这一特色不单为一哲学境界,亦为一美感境界。也因此,禅能开出一系列的禅艺。这些禅艺深静、飘逸、质朴、自然和含蓄,没有炫人耳目的喋喋不休,却能含情脉脉地动人心弦,天长地久,百看不厌,正因其空静而能使人悠然意远。

除了拈花微笑,佛经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故事是表现着禅宗寂静美学的。其中最使我感动的就是佛祖释迦在菩提树下悟道的一刹那。当年的悉达多太子放弃了皇宫的生活享乐及娇妻美妾而决心离家去求道,经过了无数的苦难,包括了摧残身体的6年苦行生活,最后决定在于毕钵罗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结跏趺坐,发誓若不悟道则永不起来,结果经过了49天深静的沉思,在仰头遥想天空上美丽的点点繁星之际时大彻大悟。

传说禅的第28祖菩提达摩,将禅由遥远古老的印度传来了中国,后因与梁武帝话不投机而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于漫长静默的9年打坐沉思岁月中教示无言心印。

读这些故事时,除了欣赏这些哲人伟大超凡的行实之外,还无限感动于它们所展示出来在生命深处里那清幽寂静的美学情调。

拈花微笑:佛的寂静美学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qfqb__sh

这里只写喜欢的字

相关推荐

  • 拈花微笑:佛的寂静美学

    拈花微笑,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禅由是诞生,由是开花结果。人的诞生皆在哭声震天的不安中而来,禅却是在宁谧祥和、寂静优雅中默默地翩然降临世上。

    佳句赏析
  • 拜谒佛教八大祖庭之——华严寺

    华严寺,被雾霾困住的西安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人生总会无数次深陷漩涡,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迷失在你的黑夜里。近日,大半个中国都笼罩在严重的雾霾之中,身处西安的我们也仿佛变成了一个个“雾都孤儿”。只是不希望匆匆赶路的你我,在谜城中走丢了自己!

    诗词赏析
  • 崂山不仅只是道教名山,我们来看看唯一现存的佛教寺院华严寺

    华严寺,来到崂山还有一个地方值得推荐,那就是华严寺,这个寺院原名华严庵,也叫华严禅院,坐落于崂山之滨。是崂山目前唯一现存佛寺,也是崂山风景区经典景区之一。换个角度去看华严寺,就像是坐落在山林之中的一处别院,这里主要有华严寺、那罗延窟、法显雕塑等著名景点。

    诗词赏析
  • 中国唯一不烧香的寺庙:华严寺旅游攻略

    华严寺,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仅仅与佛教有关。但在佛教中,寺庙就有许多种称谓:如“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

    诗词赏析
  • “排佛斗士”欧阳修,早年尊儒抑佛,为何晚年却皈依了佛门?

    欧阳修,配图-古代佛教星宿佛教在汉朝时期传入中国,随后很快与土生土长的道教、儒教相互融合,形成了三大传统文化。

    佳句赏析
  • 牛首山!奢华的佛教景点你去过了吗?

    牛首山,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牛首山,因其东西双峰对峙的形状酷似牛角而得名。其实,牛首山真正有名的,是它的“佛文化”。

    佳句赏析
  • 寻根问祖盘古山

    盘古山,4月9日,农历三月初三,以“同根同脉、共铸和谐”为主题的第十四届泌阳盘古山文化节在驻马店市泌阳县盘古山举行。盘古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泌阳县城南15公里处的盘古山,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造化万物的地方。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盘古庙会,都有数十万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盘古。

    佳句赏析
  • 衡阳南岳祝融峰

    祝融峰,祝融峰,八百里南岳衡山最高峰。它上摩九霄,下看南极,云海之上,最先接日。它是我国纪念人文祖先祝融氏最著名的山峰。“祝融峰之高”为南岳风光“四绝”之首。由于常年烟云的烘托和群峰的叠衬,加之它矗立于地势相对低洼的湘南盆地之中,更显得它峻极天穹。

    美文欣赏
  • 会昌盘古山,能够成为佛教圣地,是有原因的

    盘古山,盘古山是会昌早期的一座文化名山,唐开元时期(713-741),会昌就有“六祖寺、盘古山寺、仰山寺”3座寺庙,是会昌最早的佛寺之一。盘古山俗称盘山,这是一种“雅俗共名”的现象,在形成文字和对外宣传介绍时,使用“盘古山”;而本地村民众日常使用交流则使用“盘山”。

    佳句赏析
  • 衡阳城市名片衡山,祝融峰看云海奇观,拜访道教佛教圣地

    祝融峰,小编是一个队湖南有特殊感情的人,喜欢一年四季在湖南转悠。每个城市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名片,这些明前吸引着天南海北的人来观光,探寻不同的风光和风土人情。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