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也开创了一代文风。他的作品经久不衰,流传千古,值得品鉴。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写闺怨,词人先精心地对女主人公的居处进行描写,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在上阕的最后才让主人公出场,她正独处高楼,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然后下阕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地将女主人公的感情层次挖得很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首词写相思,被认为是词人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夫人而作的。词的上阕是回忆,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词的下阕写今日,通过与去年的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之感。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1年,晚年的欧阳修退居颍州,当年的暮春时节他来到西湖游玩,心情很好,写有《采桑子》组词十首,这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踏莎行·候馆梅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写的是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是词人写的婉约派风格词作的代表作。词的上阕写行人在旅途上的离愁,下片写想象中家室的离愁,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中心意旨是表现离愁。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这首词写的是惜春忆春、伤时惜别,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词人独自一人游玩于洛阳东郊,饮酒观花,忽然想起了惜日与友人也曾在此同游的场景,然而如今友人却散落各地,并无相聚,想起惜日同游的美好,有感而作。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这首词是词人早期的作品,写的是闺中思妇的离愁别恨。前代的花间派词人,往往喜欢对女性的外在体态服饰进行精心刻画,而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则很少揭示。而词人则不同,比如在这首词中,他没有去描绘思妇的外貌形象,而是着力揭示思妇内心的思想感情,将一层层的愁恨写得越来越深刻。
《朝中措·平山堂》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公元1048年,词人任扬州太守,他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常与朋友在此聚会。欧阳修调离扬州几年之后,他的朋友刘原甫也被任命为扬州太守。欧阳修给他饯行,在告别的宴会上,作了这首词相送。词人追忆了自己在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
《渔家傲·暖日迟迟花袅袅》
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
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
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
丹禁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
这首词是词人感慨人生之作,词的上阕以以轻快的笔调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快乐与浪漫,表达了人生当珍惜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花开年少之感。词的下阕则转而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繁华纷扰及人生易老之叹,这一深沉的慨叹,也包含着对那些为名为利在京城奔波的“行人”的劝诫。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这首词作于公元1034年三月,词人西京留守推官任满要离开洛阳之际,所以应是有人为他设宴饯别,词人有感而作。虽然词中蕴含有很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然而词人却在词的结尾两句突然扬起,突然豪放了起来。
《长相思·花似伊》
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公元1036年,词人任夷陵县令,曾经洛阳的奢华生活与现在偏远冷清的夷陵生活形成反差。而现在词人又在长江边送别心爱之人,从此两地分离,不知何时才再相见。看着江边的花儿和两岸鸳鸯成双地飞舞,词人的被贬失意加上离别相思之情,有感而作了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