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源于一场科举考试
当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唐宪宗李纯在位时,有一年长安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里批评朝政。当时的考官认为这两人符合条件,便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
但这件事传到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的父亲)耳里,李吉甫见牛、李二人批评朝政,揭露自己的短处,对自己十分不利。于是李吉甫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人与考官有私人关系,宪宗信以为真,将几个考官降职,牛、李二人也没有提拔。
派系斗争初见端倪
但此事导致朝野哗然,大臣们争相为牛李等人鸣冤叫屈,谴责李吉甫嫉贤妒能。因迫于压力,宪宗只好于同年将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另任命宰相。于此,朝臣之中分成两个对立派。但此时李德裕、牛僧孺尚未进入朝廷供职,所以派系斗争色彩尚不浓厚。
唐穆宗时期:朋党之争渐始
宪宗卒后,穆宗于公元820年登基(在位5年),次年礼部侍郎钱徽主持进士科考,右补阙杨汝士为考官,中书舍人李宗闵之婿苏巢、杨汝士之弟殷士及宰相裴度之子裴撰等人登第。时前宰相段文昌向穆宗上奏贡举不公,录取不公。穆宗询问翰林学士李德裕、元稹等人,他们都说揭发是实情。
穆宗就派人进行复试,结果原榜十四人中仅三人勉强及第,钱徽、李宗闵、杨汝士等因此被贬。于是李、杨等人大为怀恨,从此“德裕、宗闵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双方各从派系私利出发,互相排斥。后公元823年,牛僧孺入相。
唐敬宗时期:牛党得势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科举出身,属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从而获得官职。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入官场,称为“门荫”出身。唐敬宗在位的2年间耽于玩乐,不理朝政。期间牛僧孺多次辞相,出为武昌节度使。
唐文宗时期:朋党之争愈烈
唐文宗时期,牛李二党为争宰相之位而愈演愈烈,党争最烈之时曾有两党之人同朝为相。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李德裕改任兵部侍郎。宰相裴度推荐李德裕担任宰相,未成。李宗闵通过宦官当上宰相,并将刚入朝的李德裕调出。830年,李宗闵引荐牛僧孺入相,曾推荐过李德裕的裴度辞相,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公元832年,李德裕入朝为兵部尚书;833年李德裕升任宰相,将杨虞卿、张仲方、张元夫、萧浣等牛党人物降职,出任地方官。不久后,李宗闵出为山南西节度使。834年,当权的李训、郑注为排挤李德裕,再次引荐李宗闵入相,之后李德裕出为镇海节度使。
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两党大体上交替进退,一党在朝,便斥对方为外任。唐文宗曾有“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感慨。
唐武宗时期:李党全盛
840年文宗死,牛党和他们依靠的宦官所支持的继承人未能继位,另一派宦官拥立唐武宗即位,牛党失势。李德裕自淮南节度使入为宰相,开始了李党独掌朝政的时期。而牛党被排挤出朝廷,牛僧孺、李宗闵虽早已身在外地,但也被贬职流放。唐武宗对李德裕信任有加,使李德裕对李宗闵、牛僧孺等一再贬黜。
唐宣宗时期:结束
846年唐宣宗即位,为夺回朝政大权,将李德裕外出为荆南节度使。此后,宰相白敏中(白敏中被认为是牛党的重要人物)等人一再贬黜李德裕。时李宗闵病故,次年牛僧孺病故,再两年后李德裕病故。长达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以牛党元气大伤、苟延残喘,李党被贬谪为地方官,宦官、藩镇势力大增而结束,宣宗以后牛李党争不复载于史册。
小结:
这统治阶级内部的宗派斗争,实为权力之争。它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使本来就腐朽衰落的唐王朝加速走向灭亡。
读史明志,翻翻书,看点儿历史~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