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好的东西传不出去,因为人们嫉妒,当他们看到你有才华的时候什么也不会说。结果,这样的好东西便被“雪藏”,他们永远不会被世人所认识。相反,在人们幸灾乐祸的驱使下,坏事一旦发生,就会立即蔓延到所有人,很快就会为所有人所知。所以洪应明才会发此哀叹。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种种关系扑朔迷离,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嫉妒能力的案例并不少。当你一直正确时说出正确的话也许不会受到赞扬,但你说错了,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指责。
这就是告诫人们,在某些特殊的场合或特殊的情形之下,说话一定要深思熟虑,要像收紧的小口袋那样,将想表达的意思好好地组合成合适的语言,且用合适的语气表达出来,如果考虑得不成熟,宁可沉默,也切不可随意而发。人生立足于世,慎言慎行是极其重要的。倘若不分场合,信口开河,出言无度,不仅会得罪人,也会给自己增添麻烦,从而陷入难堪的地步。
在国会开会前,美国前总统里根张口说:“先生们,请注意,我们在一分钟前轰炸了苏联。”里根其实是想试试看麦克风是否工作。当“轰炸”这个词出来的时候,引起了一阵骚动。里根在错误的场合和错误的时间开了一个极不恰当的玩笑。为此,前苏联政府提出强烈抗议。这表明在严肃的形势下,开玩笑是不恰当的。不恰当的玩笑也就是胡言乱语,势必会受到严正的责难,这也必定会极大损害自己的人格和形象。
“到了合适的地方,一句话就有了千钧的力量。”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导人们该沉默的时候保持沉默,不要乱说话,暂时不要把舌头的力量展示出来,这对人生有利而无害。在特殊的场合中说话必须三思,多谨慎思考,少鲁莽犯错,这不仅是一个人的修养,而且对生活有很大的好处,切记,宁默毋躁。
伯宗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伯宗好直言不讳,所以每次他去朝廷上开会的时候,他的妻子总是劝他:“你直截了当地说那些做错事的人,总有一天会惹麻烦的!”他笑了,不把妻子的话当真。后来,郤族一家人控制了晋国军队,主持了政府大局。
伯宗反复对晋厉公说,“郤族正如火如荼的发展,应该稍微克制一下他们的势力”。伯宗的儿子伯州犁觉得很危险,便建议他的父亲要小心。伯宗仍然不听,我行我素。这段话渐渐地传开了。因此郤族中人共同发挥作用,要求晋厉公严格查处伯宗的诽谤罪。晋厉公只好命令人把伯宗关起来。郤族命令伯州犁离开晋国,伯州犁不得不逃往楚国,楚国赏识他的才华用他为官。这件事又传到了晋国,郤族人更加添油加醋地陷害伯宗,最后伯宗愤怒地咬掉了舌头,一头撞死在墙上。
躁性者火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违物必杀;凝滞固执者,如死水腐木,生机已绝,俱难建功业而延福祉。
关羽曾经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那是何等的不凡,但他极端任性顽固的弱点却是致命的。在孙权为自己女儿向关羽女儿提亲时,关羽却瞧不起孙权说:“你的狗儿子别做梦了,虎女岂能下嫁到你家。”总是看自己“一朵花”。看到别人的“豆腐渣”,不管大局,不管后果如何,导致了孙刘联盟的解体。最后,刀兵相遇了,关羽也并被俘虏和杀害。有人来求婚,你可以不同意,但你怎么能出口伤人,用自己个人的好恶和极端情绪来处理关系全局的事情呢?如果关羽不那么极端,那么孙刘联盟很可能不会被摧毁,荆州可能也会有不同的情况。关羽的那种傲慢、狭隘、霸道,一些因他的蔑视而受侮辱的将军们害怕和憎恨他,以至于当他处于绝望的境地时,没有人救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世界上有三种人很难相处:不耐烦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冥顽不灵的人。性情急躁的人对于任何事都缺乏全面考虑,完全听凭自己的浮躁之气去做,毫无沉着稳重之谋。他的个性好像一团烈火,遇事好生气,事后求原谅,即使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不久也会破坏无遗,自毁前程。
一个刻薄无情的人也许有一个冷静的头脑,但他的心是冷酷无情的,人们看到这样的人颤抖,他很难建立与他人的信任。他很难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有种人在遇到事情时,完全不知道变通,根本没有讨论的余地。他们的思想就像死水和腐朽的木头,不管是对是错,他们坚持一件事到底。自以为是的坚持原则其实是一件坏事,所以这种人根本就没有创造性,一切事业都会退而不进。
如果我们与上述三个人共同努力,共同打造一个事业,不仅不会成功,恐怕自己的幸福也要牺牲在其中,更不用说没有长远的希望了。为了寻找商业伙伴,必须志同道合。有些人看到别人取得成就并出名时,会认为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甚至会尽一切可能去诽谤和贬低别人;有些人看到别人不如自己好,会嘲笑他们。借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要求别人在任何地方都要尊重自己,但他们却不尊重别人。在处理重大问题时,使用愤怒、自决、主观。这样的人不管做生意还是挑工作都会处处碰壁,恐怕很难与社会上的其他人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