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是不是一个过时的词儿?
现代人会说:这是迷信,都什么年代了!
冲儿周岁那天,抓过一次。
抓周虽然消失,可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却不减当年。在娘胎里,着急的已经赶着胎教;甫一出生,早教、幼教更是接踵而来。作为幼儿工作者,我有幸目睹了各种行色匆匆的家长。
望子成龙的心态固然正确,然在此之前,我们是不是遗忘了什么?
安全!
是的。按照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金字塔模型),安全处在金字塔的最底层,这是每个生命体最原始的诉求。
至今记得这一幕:冲儿三岁的时候,电梯关门,他倚在门上,一瞬间门突然弹开,我赶扑上前,拽住他的手,逃过一劫。
从那天开始,我在冲儿的必读绘本中加了一项。绘本是《我的第一套亲子安全绘本》,共四册。
图画精美,色彩丰富,这就像人的长相,长得好看总会加分。这套绘本自不必说,韩国多名儿童画家联手绘制,造型夸张却不失自然,配色平和却不失创新。冲儿第一眼看到就深陷其中,内容先不说,卖相很讨喜。
自始至终围绕着一个话题——儿童安全教育。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室内游戏、陌生人的交流、交通出行、公共区域安全,凡是孩子能够触碰的方方面面,无一例外。叙述形式更是新颖,先描述一个生活场景,带出安全隐患,启发孩子思考,最后给出正确的应对方式。这比许多绘本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助于孩子记忆。
因为之前发生过电梯危机,冲儿对《咣咣咣咣!电梯停了》这一章非常在意:晶晶快要迟到了,她背着小书包抢在妈妈前面进了电梯,然后电梯的门关上了……如果不是读过绘本,我很难想象每天乘坐的电梯竟然也不安全。在我的认知中,别让冲儿靠在电梯门上就够了。至于电梯里遇到坏人如何自救?封闭空间会不会让他感到恐惧?这些都是我不曾想到的。如果不是事先看过绘本,将来冲儿遇到这些突发状况,他一个人会如何应对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冲儿早已掌握了读书,行路却还才差一点。应该走哪边、红绿灯怎么过、各种标识有何意义……凡此种种,单凭我给他灌输,难免丢三落四,听不听还是个问题。这套绘本第二册《走路坐车都平安》,整整40页,我给冲儿讲的时候,一点不显拖沓。尽管内容丰富,读起来却流畅无比。对如何坐电车、选择哪个座这些微小的细节也都有详细的解释。冲儿极其喜欢《嗖嗖嗖,我的脚下长出了轮子》这一节,他爱轮滑,幻想着大街上横冲直撞、往来如飞的电影场景。但是当他看完这个故事,意识到撞人、摔倒这些危险时,再也不敢有此想法。算是间接避免了一个潜在的事故。
收快递,网购时代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如果我告诉你这也不安全,你肯定会说我危言耸听。的确,在看绘本之前,我也是不信的。可是某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妈妈下楼拿快递,留孩子一个人在家。此时“快递小哥”突然敲门说“林某某,有你的快递,出来拿一下。”你的孩子会开门吗?不给陌生人开门,看似极妥当的一句话,孩子理解起来却不容易。坏人俩字不会写在脸上,他们会尽力隐瞒自己陌生人的身份,就像绘本中的“快递小哥”一样。电信诈骗,万年不变的套路,不妨碍有人频频中招。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你真的那么放心吗?
绘本内容是丰富的,但是文章篇幅却是有限。我经常在想,人身安全跟精神追求有没有高下之分?肉体生命的败坏跟精神世界的荒芜,哪一个更可怕?马洛斯的理论非常直白,人身安全是经济基础,精神追求是上层建筑。对孩子来说也是同理。防范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保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永远关注的重点。而一套优秀的安全教育绘本,不仅仅是告诉孩子哪里有危险,更重要的是把安全意识传递给他们。曹孟德讲“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犹弄潮耳”,想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化被动为主动,如此才能游刃有余,以不变应万变。
不定期更新,内容以习惯养成和亲子阅读为主,欢迎大家关注。更多精彩内容,可以添加微信公众号“有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