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武将们是出了名的地位低,甚至有时候那些为国打仗的老兵们的地位连狗都不如,当然这也和宋朝吸取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的经验有关,更大的原因其实是宋朝自己也是兵变起家。
所以重文轻武,以文抑武成了宋朝的国策,毕竟宋朝也是费尽千辛万苦,才从几百年藩镇割据中脱颖而出,所以终宋一世,贬低军人就是真正的"政治正确"。
在宋朝武将被陷害是常有的事,比较著名的就是秦桧陷害岳飞,令宋朝丧失了恢复中原的大好机会,因此秦桧遗臭万年,被古往今来的人们无情的唾骂。
在宋朝的历史上缺还有一位北伐名将也被"陷害",而且"陷害"他的还是大文学家欧阳修,这个人就是狄青。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大文学家欧阳修会去"陷害"别人?
还别说,这是真事。按照有些中国人的二元历史观,历史人物永远都是带有脸谱化的,如红脸的关公,红脸就代表着正值忠勇,而白脸的曹操,白脸就代表着奸邪。也就是说在这类人中,历史人物非黑即白、非好即坏。因为秦桧是坏人,所以他干的事都是坏事。而欧阳修是文学家、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不可能做出坏事。
这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好人,也不存在绝对的坏人。那么大文学家为何会去和一个武将较劲呢?这还要从狄青身上说起。
狄青的发迹之路
在讲究出身的北宋官场,狄青这个"贼配军"的发迹堪称励志典范,狄青和那些励志典范一样都是出生贫苦家庭,当我们的十六岁还在读高一的时候他就已经替兄长顶罪参军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因为是罪囚,所以他脸上被刺了字,从理论上来说的话,他这辈子要么战死,要么永远当小兵,难以出头。但命运就是如此神奇,他在宋仁宗宝元元年的宋夏战争中,作战英勇,被当时的名相范仲淹看上,于是被范仲淹悉心栽培,成长为一名文武双全的良将。
狄青的出现,很快扭转了宋朝在西夏战场上的不利局面,凭借着一股狠劲,大宋的西线战场硬是被他打出了和平之势。前方不断传来捷报,这也令狄青在大宋的官场上蹿红,不少政坛老油条们纷纷对狄青这个武将伸出大拇指。
狄青的官越来越大,最开始他并不觉得不妥,直到他出任了枢密使,这一切的情况都变了。原先原先对他赞不绝口的文官们,向他投来了无数的口水,每天骂他都不带重样的。就连他的老上级韩琦都开始阴阳怪气的和他说话。这又是为什么?
欧阳修明坑暗保狄青
狄青当了枢密使,走向了人生巅峰。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小小的配军走到了枢密使的位置,这不仅让文官们忌惮,也是十分的嫉妒。所以这些文人集团在与狄青一同上朝时,经常拿他脸上的刺字侮辱他。
甚至杜撰出很多诋毁狄青的事,如有天官府不让百姓们点灯以防火灾,而狄青家的管家忘记告诉狄青这回事,他是这群好事之徒,就杜撰出狄青家经常有奇光出现,这和当年的朱温一样,朱温干过什么,恐怕就不会有人不知道了吧。
不仅文官们不停招惹狄青,狄青也还得罪了满朝文武。此时的欧阳修看不惯了,他站了出来上了一道奏折给皇帝"为国家消未萌之患",欧阳修对狄青的"攻击"可比秦桧的"莫须有"好得太多了,首先这个批评是针对宋仁宗的,认为他一意孤行的提拔狄青有违国法。
而欧阳修最后也是并没有在狄青失势后对他进行清算,只是将他贬谪异地,让狄青这种得罪满朝权贵的人离开朝廷,这说白了就是保他一命,试想一下,这种在官场上被孤立了的人,欧阳修要是想弄他都不用自己动手,就会有人一手操办。可惜的是贬谪异地的狄青并没有想到欧阳修的用意,最后抑郁而死。
历史纪闻:深浅度挖掘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