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视角
主将无能,累死三军!表面是牛金星的嫉贤妒能,自私自利,导致了李自成的决策一再失误,到最后一败涂地,几十年奋斗毁于一旦,不但干废了大明朝,自己最终落个兵败生死,将大好江山拱手送于满清。
但实际上,根本问题还在李自成自己的局限性上。从李自成的出身和奋斗史而言,似乎多少能看出点刘邦与朱元璋的影子。然而,在识人用人上,他差刘邦一个大西洋;在战略格局和战略眼光上,差朱元璋一个太平洋。
表面上看他失败在“进京赶考”,但实际上从他打下陕西准备进京的时候,就已经从战略规划上注定失败了。
1643年,李自成军占领河南全境后,对于下一步怎么走,三个人给出三种不同的意见:
分别是牛金星主张渡黄河北上,经河北直接攻打北京;杨永裕则主张先攻取南京,截断漕运,坐困北京,然后伺机北伐;顾君恩建议先取关中,作为根据地,再由山西进攻北京。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的第一军事牛金星的战略眼光简直没有,甚至不如一个小小的军政府从事。而李自成的战略眼光也就比牛金星好一丢丢,因为他选择了顾君恩那种貌似四平八稳的战略建议。但是作为主帅他忽略了后金的存在,一心夺取全国政权,却忘记了大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夺了北京,自己就要直面北方的后金政权,承担起崇祯的尴尬职责。
所以其实李自成如果有战略眼光,至少应该选择杨永裕的的建议。因为他考虑到了防止后金的乘虚而入,让崇祯替自己守着国门,自己在南方坐稳江山,然后稳定了形势,哪怕最终崇祯沦陷灭国了,自己好歹也能像南宋一样,和后金、大西(张献忠)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自己还将是这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方。然后缓图天下。
然而”进京赶考”时,李自成的局限性就暴露得更加明显了。
李自成手下有除了牛金星这种三流谋士外,究竟有没有一流谋士?结果是肯定的,没有!但有没有比牛金星这类厉害的?当然有,比比皆是,比如李岩,明朝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李岩本人也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举人。可以说李自成得以进北京,李岩的功劳应该排第一。大家熟知的“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这些童谣都是李岩的舆论武器。
表面看有这么厉害的舆论宣传工具,连大明帝国经营了两百多年的北京城门都能不费刀枪打开。李岩当属第一民军智囊第一吧?其实不然,因为这个“舆论武器”里隐藏了一个巨大的陷阱,进入北京后,便彻底暴露无遗!那就是既然”不纳粮”,上百万人的军饷从何而来?这些人能打仗的可能都不到十万,但是要吃饭的可是百万啊!
虽然李岩是进入北京后提出了,停止刘宗敏的“追脏助饷”,需要对京城里军民进行安抚,恢复秩序;对大顺部队进行纪律整顿;及早在山海关、长城一线部署应对满清可能介入的重兵;对吴三桂父子进行安抚,派人接管山海关的防务等建议。
说明了李岩最起码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能够看出瞬息万变的局势和需要防范的不利因素。但是他毕竟只是一个谋士,他不能承担起全局的把控和面临问题的挑战。
这些本来都是李自成的职责,然而李自成却急着登机承祚,对这些隐藏的危险视而不见,更没有任何全局统筹。
既然没有一等一的谋士,自己还如此见识,焉能不败?而更荒唐的事情发生了。牛金星作为李自成政治智商的代言人,此刻他倒是预见了“危险”。
他预见的”危险”在于李岩如此有见识,有才能,而此刻如假以兵权,那还了得。所以李岩到死都没想通,自己为什么忠心耿耿为,还打算替李自成平叛,结果第一条李自成满心高兴地答应了自己,第二天就突然变卦,把自己给咔嚓了。
题目里还提到了另一个人,宋献策。责任就更归结不到他身上了。
其实每到乱世,总会出现一个前算500年,后算500年,半人半仙的,懂得奇门遁甲、谶纬之术之人。在李自成身边也不例外,有这么一个人,他叫宋献策。他就是牛金星介绍给李自成的。李自成奉为国师,每逢打仗,都要问卦于他。
宋献策在李自成的阵营里也可谓居功至伟,他的谶语,给李自成帮了不少忙。说明朝“国运将终”,提出“十八子主神器”和“流入顺河干,陷于十八滩。若要上云天,起自雁门关。”替李自成收买了不少”民心”,也为打造李自成的“合法性”居功至伟!
然而宋献策是个聪明人,当他发现李自成“倒行逆施”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和李岩是一样的,阻止。但是他高明得多,他用谶语来阻止事情的发展,因为加了“天意”,所以效果要比李岩的话要来得好。比如刘宗敏对降官实行酷刑拷掠的追赃政策。宋又借天象示警上疏李自成说:“天象惨烈,日色无光,亟应停刑。”李自成采纳了他的建议,得宽赦者1000余人。
后来他和刘宗敏被后金俘虏,刘宗敏被杀,而他去向成迷,但是谈迁在《北游录》中记载,他在顺治十年到北京后得知,“满洲人重其术,隶旗下,出入骑从甚众”。也就是在清朝入了旗,并得到了重用。但清朝的历史里,并未见录此人。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