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06 20:57:14
阅读:
杨炯:<a href='https://www.edusy.net/tag/ningweibaifuchang_5907_1.html' target='_blank'>宁为百夫长</a>,胜作一书生

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文/老张在路上

01

据说,杨炯与王勃同龄,都生于公元650年,也有说五勃比杨炯大一岁,生于公元649年。

杨炯是唐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离西岳华山不远。 初唐四杰中除了卢照邻,似乎比着早慧,小小年纪都很聪明,三个神童。

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骆宾王7岁咏鹅诗,此后成为中国幼童牙牙学语就开始背诵的唐诗之一。

王勃6岁能写文章,而且文笔流畅。9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杨炯幼年时聪明博学,文采出众,唐显庆四年(659年),应弟子举及弟,被举神童,时年9岁。唐显庆五年(660年),杨炯时年10岁,待制弘文馆。当许多同龄孩子还在玩尿泥的时候,少年杨炯已成了体制内的公务员。

在弘文馆,杨炯也一待就是16年。

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在弘文馆待制16年后,26岁的杨炯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在京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秘书省有“校书郎十人,正九品上,正字四人,正九品下,掌雠校典籍,刊正文章。”

秘书省是唐代皇家宫廷图书馆或博物馆,校书郎主抓校对工作,九品文官。是清水衙门中的清水官职。

对于少年得志,心雄万夫、怀抱经国理想的杨炯,行将而立之年,才获得一个“雠校典籍”的九品小官,对自己仕途上的这种蹇滞不畅,杨炯心里当然郁勃不平。

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他本没有军旅生活的经历,却写出了《从军行》的诗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他心中自是不平,咬牙暗誓:老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当时的初唐四杰王、杨、卢、骆,都已经有了些名声。《唐诗记事》载,吏部侍郎李敬玄对他们颇为欣赏,推荐给典选大员裴行俭。不料裴老先生略一沉思,便给四人预测前程,语出惊人:

“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炫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默,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

大意是,这些人才名是有的,但官爵福禄很少。因为这几个人性情浮躁,喜出风头,怎能安享爵禄?

不过,裴先生对杨炯格外垂青一些,说他:“炯颇沉默,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

裴先生相面有术,看人很准。就在杨炯补秘书省校书郎这一年,王勃便溺水早逝;此后,卢照邻一病十数载,最后投水自尽;骆宾王随徐敬业起事,兵败之后,生死不明。

只有杨炯,还要在仕途上折腾多年。

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02

唐永隆二年(681年),经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杨炯为崇文馆学士。永淳元年(682年),杨炯被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充弘文馆学士,掌太子东宫庶务。

从九品末僚一跃而成为太子詹事司直,而且还充任声望甚隆的崇文馆学士,开始了仕途上的一大腾跃,詹事司直是太子的贴心官员,掌管东宫内务,职务颇为重要。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正所谓祸福相倚,倒霉的事情紧接着找上门来了。

唐永淳三年(684年)九月,杨炯伯父杨德干的儿子杨神让,跟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十一月,事件平息,杨德干父子被杀。

杨炯受到株连,大约是因为杨炯有才名,和叛乱分子没有牵连,才从轻处理,于垂拱二年(686年),被贬到四川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担任了司法参军。

途中景色甚是迷人,他饱览三峡风光,可是杨炯的心里,却怎么也不是滋味:

《途中》

悠悠辞鼎邑,去去指金墉。

途路盈千里,山川亘百重。

风行常有地,云出本多峰。

郁郁园中柳,亭亭山上松。

客心殊不乐,乡泪独无从。

经过《巫峡》: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感叹: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03

唐天授元年(690年),杨炯秩满回到洛阳,武则天诏杨炯与宋之问分直习艺馆,掌管教习官人书算之类的工作。他虽因官职不高,心中抑郁,但却对武则天仍尽情颂扬。

如意元年(692年)7月15日,宫中出盂兰盆,设斋分送各佛寺,武则天在洛南城门楼上与群臣观看。杨炯献上《盂兰盆赋》:

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散元气,运洪炉;断鳌足,受龙图;定天宝,建皇都。至如立宗庙,平畦泉;绣桶文楣,山粢藻税;昭穆叙,樽罄设;以观严祖之耿光,以扬先皇之大烈,孝之始也。考辰耀,制明堂;广四修一,上圆下方;布时令,合蒸尝;配天而祀文考,配地而祀高皇,孝之中也。宦大乘,昭群翠;光祖考。登灵庆;发深心,展诚敬;形于四海,加于百姓,孝之终也。

……

武尽美矣,周命惟新。圣神皇帝,于是乎唯寂唯静,无营无欲,寿命如天,德音如玉。任贤相,悖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菜;捐珠玑,宝菽粟;罢官之无事,恤人之不足,鼓天地之化淳,作皇王之轨躅。

大概杨炯这番马屁功拍对了地方。大周则天皇帝龙心大悦,唐如意元年(692年)冬,杨炯出任盈川(今浙江衢州)县令。

他把自己看成一匹《紫骝马》: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

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鞦。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赴盈川令时,时任左补阙,后来曾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的张说设宴为他送行,宴后,送他一篇题为《赠别杨盈川箴》的临别赠言。

唐才子传·杨炯》:“初,张说以《箴》赠盈川之行,戒其苛刻,至官,果以酷称。”

《旧唐书》又载:“炯至官,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榜挞之。又所居府舍,多进士亭台,皆书榜额,为之美名,大为远近所笑。”

按这种记载,杨炯做官,为政苛酷。杨炯做事以严厉著称,下边的人,稍有差错,不听话的,“辄搒杀之”,用棍子或者竹板子,打得血肉横飞。

张说在临别赠言中,要他“才勿骄吝,政勿烦苛”。可惜这一番金玉良言,杨炯到了地方上就忘得一干二净。

然而,另一种说法是杨炯亲政爱民,浙江省衢州市盈川村(原盈川故址),村边建有杨公祠一座,内有杨炯塑像,杨公祠内旧有对联:“当年遗手泽,盈川城外五棵青松;世代感贤令,泼水江旁千秋俎豆。”说明当地百姓,千百年来都是把杨炯当作“贤令”来奉祠的。如杨炯为政残酷,他死后怎么会有此贤名呢?

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的死,也被传为美谈:公元693年,遭遇罕见大旱,田地龟裂庄稼枯焦,百姓求神拜佛旱情未解,杨炯心急如焚。当年农历七月初九,杨炯仰天长叹,“吾无力救盈川百姓于水火,枉哉焉!”遂为求甘霖,纵身跳入盈川潭,以身殉职。

但杨炯性情耿直,恃才倨傲,看不惯许多的事情,尤其看不惯某些官员趾高气扬、矫揉造作。他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官场还视为诗坛:

《朝野佥载》:“唐衢州盈川县令杨炯词学优长,恃才简倨,不容於时,每见朝官,每呼朝士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者,必修饰其形,覆之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无德而朱紫,何以异是?’”

“楦”是鞋模子。人家问他,怎么像麒麟楦呢?他回答说,就像戏里的麒麟,哪里是麒麟,只不过是一头驴子,刻画头角,修饰皮毛,看起来像麒麟,脱了马甲,还是一头驴子。觉得这话不过瘾,又补了一句,那些没有德行学识的家伙,披着朱紫色的朝服,和驴身覆盖麒麟皮,又有什么区别呢?

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些话,那些大人听了,会高兴吗?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相关推荐